拜雅 Young 系列合作艺术家李岳松:艺术之树常青,源于个体灵魂的独白
拜雅Young系列合作艺术家李岳松专访。
职业的选择
1995年,高考即将来临,李岳松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重要的选择。尽管理工、通信、医学、电子工程等热门专业备受追捧,但这些都未能触动他内心深处的渴望。他渴望追寻一份能够表达个人情感的职业,一种真正能让他心灵共鸣的事业。
一次偶然的闲聊中,朋友开玩笑说:“你对音乐这么痴迷,不如去给歌星录音啊!”这句话如同灵感的火种,点燃了李岳松内心的希望。他开始着迷地探索录音专业,并逐渐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当时,只有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广播学院两所学校开设录音专业。李岳松认真分析了两所学院的特色和优势,最终选择了北京广播学院,因为这里更注重音乐录音方面的教育。
填补实践学习的空白
在当年,录音专业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相对落后,学生们常常需要与工学院的同学一起上课,理工类课程对录音学生来说充满了挑战。实践是录音学习的核心,但由于设备和资源的匮乏,学生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外面寻找实践机会,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大三时,李岳松开始积极地在外面进行实践,他的努力逐渐见效,毕业时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录音项目。在轮回乐队主唱吴彤的介绍下,他获得了多次进棚学习的机会,结识了许多业内资深的老师,其中包括李大康、沈援之、张小安、许刚等等。
一次实习中,许刚把一项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李岳松,这是他第一次正式面对如此挑战性的工作。李岳松表现出色,顺利完成了任务,展现出了出色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然而在今天,录音学习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借助于许多一线从业老师的教导,学生们可以在更紧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中取得进步。这种改善的学习条件使得他们能更快速地掌握录音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越复杂的工作越需要放松面对
如何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压力呢?李岳松有他一番心得:在我的实践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面对越繁杂、越复杂的工作,首先需要的是放松和冷静的心态。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有效地避免误操作或失误的发生。当问题出现时,冷静的态度能够清晰地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面临挑战和困难,这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如何冷静地应对和解决问题,只要能够妥善处理,过去的失误不会成为别人纠缠的话题,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是如何冷静地解决处理。因此,我坚信放松和冷静是处理复杂工作的关键要素。
录音与混音的相辅相成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录音教授,李岳松直言目前最大的挑战是教学,如何更好地去提高和完善国内音乐录音专业的整体教学,是他当前最关心的事。
在教学中,他发现许多同学模糊了录音和混音的重要概念。在录音与混音的紧密联系中,他解释道,过去称为录音师而不是混音师,因为录音师负责从录音的初期到后期的混音制作的全过程。在他的课堂上,他会指导学生们理解在录音阶段如何选择合适的录音方式、话筒设置和空间位置,以捕捉不同录音内容和演奏细节。强调录音和混音是相辅相成的过程,通过不断尝试和审视,完善录音作品的同时也为后续的混音工作提供基础。李岳松特别指出,现今的录音过程不应简单流水线化,而是需要在每个环节都注重质量和创新,才能提升整体的录音与制作水平。
工作中的得力助手——拜雅
最早接触拜雅时,李岳松就对DT 48这款经典耳机的音质深感信服,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最终因为舒适度的考量,他转向了DT 770 PRO。他回忆道,第一次听到DT 770 PRO时,心中就升起了一种冲动:这是一副我需要拥有的耳机!
DT 770 PRO适应性强,能够应对多样的制作环境,尤其是在同期录音时表现突出。而在后期制作阶段,他则更倾向于使用DT 1990 PRO,开放式耳机在后期制作中能够展现出明显的优势,他感慨道:优越的选材和人体工学设计在当今,比早年使用耳机时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舒适性与熟悉感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除了DT 770 PRO和DT 1990 PRO,他还经常携带DT 700 PRO X这款耳机进行移动工作。他强调,在不同音乐风格和音量下,熟悉一款耳机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在各种复杂的监听环境下,他会选择DT 700 PRO X封闭式耳机用于听觉参考,不仅因为其佩戴舒适度,更重要的是DT 700 PRO X的低阻抗设计,能够保证在各种播放设备上,都展现出卓越的声场表现、频率响应并拥有出色的瞬态解析力。
在世界面前从容展现中国文化
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中,李岳松以其录音工作成为焦点,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来自44名河北阜平县革命老区孩子们演绎的奥林匹克会歌。回想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当时很多国家对中国充满误解与偏见,曾对我们的事业造成阻碍。因此,我们需要以最优势的力量,展示出文化的多样性和专业水准最高的合唱团,来演绎奥林匹克会歌。
李岳松言道:如今,我们的状态已有所改变。所有的制作和创作团队都变得更加年轻化,以展示大国的风范和魅力。我们并不追求被人赞不绝口,而是要表达真实的状态,从内心深处表达我们的情感。那些对音乐怀有热爱与向往的业余孩子们,成为最大的亮点。我们要呈现的是那些最纯真、最热爱的孩子们,以及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热情。
这种美化的表达方式,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青年创意力量的重要性,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真正感人的演出,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自信和成熟。
技术与音乐本身的关系
自录音技术诞生以来的这些年,不断涌现出新技术,然而,并非所有技术都能在音乐创作中长期稳定应用。李岳松认为,一些技术虽然在测量和评估方面表现出色,却未能有效地传达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展现。他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领域的潜力和局限性,承认AI在简单和常规任务上的高效性,但同时也强调AI无法替代人类在情感表达和创新方面的独特能力。因此他认为,音乐创作需要个性化的艺术表达,这是AI目前无法完全实现的。
对于音乐创作,个体差异和创造力是更重要的。李岳松谈到,每个人独特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和情感感受,都影响着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作风格。因此,尽管技术不断进步,但真正推动音乐创新和进步的关键仍然在于人类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一个重要的趋势表明: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那些缺乏个性化和深思熟虑表达的人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李岳松坚信,唯有通过个性化和富有思想的表达方式,才能真正与听众建立联系,吸引新的接受群体并推广自己的作品。人工智能实际上在推动人类更加努力地培养和展示个性化表达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文化和创意领域的持续繁荣与进步。
---------
文章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jfyjNtafkQkJmgj1cNAcyw
转载新闻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